俄乌冲突激化,伊核问题待解,台海局势紧张——当今世界,国际局势风云变幻。为开阔学生国际化视野,引领学生“家国担当、世界责任”的价值认同,推进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,8月22日下午,我校邀请了拥有十余年外交经验的潘昆女士,为全体高一学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国际谈判讲座。
科学家曾言:“今年的夏天是过去几十年来最热的夏天,也将会是未来几十年最冷的夏天。”连日酷暑,高温不断,气候再次成为了国际社会密切关注的问题。从京都议定到哥本哈根会议,再到后来的巴黎协定,潘女士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,以气候变化议题为例,带领同学们感受谈判现场激烈的气氛,领略语言艺术的魅力,感悟外交与人生的道理。潘女士用通俗易懂而又妙趣横生的语言,向同学们概述了现代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——国际谈判。艰涩的概念,难以辨析的名词,似乎远在天边的公约、协定,在潘女士的讲述中,都变得鲜活、生动,变得可读、可感、可知、可辨。“国际谈判是各方共同推动、相互博弈的过程,它不一定成功,尤其是利益重大的前提下。哥本哈根会议就是一个例子。”潘女士回忆了自己当年参与谈判时夜以继日工作的日子,“但只要大方向获得认同,谈判仍会再曲折中前进。生活中很多事情也是这样。”
问答环节之前,潘女士用自己走上外交道路的故事,鼓励同学们要“敢于问傻问题”。在潘女士的鼓励下,同学们积极举手,大胆提问,潘女士也耐心答疑解惑,现场气氛十分热烈。
家国担当,世界责任。这是青青草欧洲三级对每一位学子的期望与要求。高峰校长寄语同学们“要有国际视野”,是希望同学们能有更广阔的视野、更宏大的格局。“眼界有多大,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。”以天下为己任,鉴于国事,资于己身,立大志、明大德、成大才、担大任,努力开阔国际化视野,努力走好当下的每一步,为将来能贡献中国智慧、发出中国声音而不懈努力!
潘昆,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、外交学院、香港大学。自2006年起,长期在外交部条法司工作,期间派驻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代表团。2017年起就职于联合国国际法院。参加过气候变化等多项国际多边与双边条约谈判、亚投行及金砖银行东道国协定谈判、就重大及热点国际事件撰写法律分析和对策建议、协助国际法院法官处理主权国家间诉讼案件。
文字:周佳奕、团委
审核:党政办